《雨霖铃》词的情感

情感?



1.离别和思念之情。

  • 这首词核心的感情便是离别和思念,因离别而产生的思念和伤感。

  • 作者在离别时,便以“寒蝉”、“长亭”等极具象征意义的事物表达了内心的感情。

  • 寒蝉的叫声是凄凉和悲切的,“长亭”是离别最典型的地点。

  • 寒蝉对长亭的凄切的叫声可以理解成作者“伤别离”的哭泣。


寒蝉凄切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
 

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,冷落清秋节!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



  • 在兰舟催发之后,又写出了“无语凝噎”的深沉和感伤,

  • “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”恋人离别牵魂动魄、难舍难分的状态。

  • 这几句都加深了离愁别绪,体现着感人的离别和思念之情

  • “暮霭沉沉楚天阔、多情自古伤离别、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”。

  • 这三句写得情景交融, 渲染了气氛, 准确地反映了恋人将要分别时的凄凉心情。



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

 

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,冷落清秋节!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








2. 悲怆的伤感之情。

  • “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”

  • 此处的离开,是不得已的离开,是一去经年,归期不定的离开。

  • 何日再重逢,成了未知数,这也因此将感情提升到了悲怆的程度。

试想,在一个寂寥的秋天,寒蝉凄切、长亭送别、日暮乡关、冷落清秋节,这让离别尽显悲怆



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

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,冷落清秋节!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



 

        

3. 生活的无奈之情。
  • 作者的离开,是现实生活与理想对抗的结果,最终,理想取得了胜利,词人不得不离开

  • “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”、“冷落清秋节”。

  • 这种人生的“冷落”感和与情人离别的“伤离别”感搅合在一起,就使这种痛苦的心情更加沉重了。

  • 这让整首词,充满了生活的无奈感,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

  • 分别时的无语凝噎,分别后的千种风情,无人诉说,更加深了这种无奈之感。


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

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,冷落清秋节!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

    其它

1.      原文

2.      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

3.      词的情感

4.      词的美感

5.      巩固练习